无老师点评:不要把美国的高中想的太好【无老师力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无老师尽量把更方面的角度都展示出来,但是具体怎样只能让诸位看官自己决定。无老师也相信,就像人们不会因为一句批评而选择自暴自弃一样,也不会有人因为无老师推荐的一篇文章而选择放弃美国留学。我们要做的只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保证必胜的决心,来做最坏的打算,只要我们有这种心态,就会笑对任何一篇有关留学的文章,不管风吹雨打,只是笑看人间。 <>标记的内容为无老师点评 —————————————————————————————————————————— 在一所私立寄宿高中工作这些年,自己的工作面涉及招生录取,新生语言入学测试,为新生选课,英语强化,体育教练,以及申大学指导配合,也同时接触了上百国际和美国家庭。我想对不少正在考虑去美读高中,或者下半年就要去美国读初高中的中国家庭,善意地说一声不要把美国的初高中想的太好。 <呼唤理性!> 在媒体或者网络上应该听了不少美国教育的优势,家长们千万要认识到中国人的习惯是报喜不报忧。听到了10则好故事,很有可能还有20则不成功的故事你没听到。 <不管南方还是北方,中国人大多报喜不报忧。> 本人自己在这个美国教育圈子里,见过不少成功和很不成功的国际学生,很大一部分是东亚的。今天我针对中国学生,讲几个方面的问题。 1。社交和情感上 2。学业上 3。体育和课外活动 4。住宿和衣食 社交和情感属于第一位。一个人不管在哪里,只有在社交和情感上稳定了,学生才能在学习上安心和进步。在这个方面,中国学生会有三种情况出现: 1)孤立:找不到朋友。在中国人圈子里和在美国人圈子里都找不到好朋友。 <在国内就性格稍显孤僻的学生,以及娇生惯养的学生这点尤其明显。> 2)被中国圈子孤立:如果一个学生刻意避开中国学生圈子,去找美国朋友,很有可能会被中国孩子排外。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在试图找美国朋友的时候不成功,那么他就成了第一种情况。 <人际关系的处理,要从娃娃抓起> 3)扎堆在中国圈子里:现在很多学校中国人不少,很容易有中国的一个小圈子。不少中国学生实质意义上就生活在这个圈子里,自己的美国生活和学习大打折扣。但是家长也不知道。 <这是最容易产生的,原因很简单,人都是喜欢去做容易做的事情,什么容易做呢?跟中国学生玩在一起最容易做。注意,这不是某一个学生的问题,而是人类的本性使然。> 另外,中国孩子会在价值观上发生改变,吸收到美国一些独特的东西。好的坏的我看都沾了。 学业上: 1。千万不能认为出国了,孩子的英语就会进步很快。扎堆在一起是很难进步的。或者是把孩子放到一所要求非常高的,没有语言帮助的学校,那么同学之间相差太大,自信心会严重受打击。 <无老师见过的例子,恐怕一个海淀区都装不下> 2。有些学生到了美国两三年下来还是糊里糊涂的,根本没有方向感。过一天,算一天。 <这个怎么衡量呢?很简单,一旦你的孩子今年花费超过40万,则很有可能就是此类情况。> 3。时间管理:就算是很上进的学生,时间管理刚开始还是很欠缺的。毕竟整个日程安排发生变化,需要摸索。但是不上进的孩子或者不成熟的,很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不能有效的利用时间,严重影响学习,影响申请大学。 <这不是留学生的问题,这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 4。学习压力:一种是压力过大,一种是没有压力。怎么懂得平衡和减轻自己的压力是一件难事。 <其实压力过大=没有压力,好好体会一下。> 5. 学习方式:在中国学习了10多年,到了美国去适应美式的启发式教学,学生会很不适应。如果加上语言困难,而美国老师又不懂怎么把你从孩子原来的学习方式多读到美式的,那么困难就自然而生。 <culture shock的一类而已,其实这样的事情很多。比如男女共住一室,室友养猫。> 体育方面: 由于美国人的体育平均比国际学生强,有时候会出现的情况是不少体育队队员大部分是国际学生。而美国人又会跟自己的人在一起玩。这种在同一个学校,内部分裂的情况不少见。 <美国文化中,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第一标准,体育才是。> 住宿和衣食: 中国学生的室友是中国学生。虽然学校极力反对这种安排,但是这种情况还会发生,主要原因有两个: 1。中国人太多 2。中国学生自己申请要中国学生为室友 最后两点困难之处: 1)美国老师和学生对中国的不了解。虽然大多数老师很敬业,但是大多数老师不懂中国。中国孩子的难处,特别是过渡期间,很难得到很有效的疏导和解决。孩子得靠自己。美国学生更不了解中国。举个例子:有中国孩子曾经跟我讲过她曾经被几位美国朋友问过中国是否现在有电;中国人是不是在出行的时候都被政府监视着。听起来好像跟北韩没什么区别。确实是很无知。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鼓励美国人学中文的原因。 2)中国家长不了解美国文化和系统:美国学校是尽量及时能够同家长保持联系。但是就算是中国家长到了学校同美国老师进行交流,不一定能够对孩子有个真实的了解。为什么呢?美国老师普遍会是以鼓励式思维来同家长交流。很多时候本来是个缺点,老师不会直说,而会说孩子某个方面还不错,但不是班里最好的。这也是为什么由于文化差异原因,就算是中国家长去了学校,老师所表达的和家长自己理解的不一定一致。这就如同美国人听不懂中国人讲话,不是语言问题,而是文化和思维方式不同。 当然还有不少其它问题,我这不多说。虽然问题很多,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其中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事前了解,事前准备和上学期间的针对性并及时指导得以解决或者减轻。每个家庭都花同样的几十万去送孩子上学,有些家庭就得到了同等或者更高价值的回报,孩子一生受益;有些就不是很乐观。原文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26f010100jerc.html?retcode=0

无老师微博:http://t.sina.com.cn/noteacherw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