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 | 川普团队下令暂停新的美国留学生签证面试!

近日,据《Politico》和《纽约时报》多方消息披露,特朗普政府正在推行一项重大的签证限制政策:暂停所有赴美国际学生的签证面试。这一举措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尤其是在国际教育界和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高校中。

特朗普政府已命令所有美国驻外大使馆和领事馆暂停F、M 和 J 类签证(即学生和交流访问者签证)的新面试安排。

 
留学生经济贡献不容忽视

据国际教育协会(IIE)统计,2023-2024学年,美国接收的国际学生超过110万人。这些学生不仅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经济的一大支柱。美国国家外国学生顾问协会(NASFA)报告指出,国际学生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高达438亿美元,并直接或间接创造了约37.8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特朗普政府此番行动可能会严重冲击这一体系。暂停签证面试将显著拖慢签证处理速度,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入学。这对依赖国际招生收入的大学,尤其是私立院校和研究型大学而言,无疑是一记重创。

 
矛头直指哈佛大学:学术自由与政治对抗

神仙打架,百姓遭殃,除了签证政策,特朗普政府最近还与哈佛大学发生了激烈冲突。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已下令取消哈佛大学约1亿美元的联邦政府合同,理由是该校“拒绝遵守一系列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信息要求”。政府特别针对哈佛的学生交流与访问项目,撤销其认证并要求其禁止招收国际学生,甚至要求现有外国学生转学他校。

更早之前,哈佛还拒绝向政府提供有关“外国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和背景资料”,这被特朗普政府解读为对国家安全的挑战。此外,据悉特朗普还试图冻结哈佛22亿美元的联邦拨款,并要求其提供所有外国学生的名单,称“这些学生的原籍国对他们在美国的教育毫无贡献”。

 
法律与政治的双重较量

尽管特朗普政府的系列措施意图明确,但其合法性与执行力面临重重挑战。上周,美国最高法院一度裁定,哈佛大学暂时不能继续招收国际学生,但该裁定随即被联邦法院搁置,留出了法律博弈的空间。许多教育机构及民权组织已开始准备法律反击,捍卫校园的学术自由与外国学生的合法权益。

 
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

这项新政策是对此前已有社交媒体审查制度的升级。此前的审查主要针对可能曾参加过亲巴勒斯坦抗议的留学生,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支持巴勒斯坦言论者。新的命令则提及更广泛的审查目标,如反恐与打击反犹太主义,但并未具体说明会审查哪些内容。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务院官员表示,目前的审查标准含糊不清。例如,学生是否因为在X(前Twitter)上发布一张巴勒斯坦国旗的图片,就可能触发额外审查,这仍没有明确定义。这种模糊性引发了各界对于潜在歧视与打击面扩大化的担忧。

这一系列政策并非孤立现象,而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战略的一部分。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移民与国家安全议题再次成为政治焦点。通过将签证政策与国家安全、反恐、反犹太主义等高度敏感词汇相挂钩,特朗普试图将其打造成竞选的道德制高点。

然而,这种策略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一方面,它可能损害美国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的吸引力,使优秀学生转投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另一方面,对特定群体的广泛监控和筛查,可能引发种族与宗教歧视的批评,进一步激化社会对立。